您的位置:首页>栏目首页 > 人才 >

培养学生学业韧性从何处着手

2023-08-21 05:18:37    来源:今日科学

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部分学生面对学习压力迎难而上,最终体验更高的学业认同感和成就感;部分学生则采取逃避措施,自我调节能力差的学生甚至在持续负面影响的作用下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最终面临学业和心理的双重危机。学习者能否有效应对学习压力和困境是其学业韧性的体现。学业韧性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结果和持续学习意愿以及未来的终身学习能力,因此教育者从学生时期重视对学习者学业韧性的培养是必要且迫切的。


【资料图】

学业韧性通常指个体在面临学习压力、困难或逆境时,能够有效利用他人支持以及充分发挥个人心理特质,有效应对和积极适应以取得良好学业成就的能力。学业韧性一般被划分为三种程度:高韧性水平、低韧性水平以及介于其间的中等韧性水平。高韧性水平的学生在学习时投入度和专注度偏高,具备调动自身积极因素的能力,可借助外界支持去面对学习中的逆境、挫折,获得较好的学业成果。低韧性水平的学生往往会深陷情绪的沼泽,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动性,长期的挫败刺激易破坏学生的心理健康,甚至使其最终放弃学习。由此可见,学业韧性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同时,学业韧性的提高往往伴随着学生韧性水平的整体提高,当学生面临生活中的困境与挫折时,也能保持积极向上的姿态处理问题。

多项研究表明,学业韧性的培养须从影响学业韧性的因素入手。影响学业韧性的因素可以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包括自我认知、行为特征和情绪。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学校要主动承担起联结家庭和社会的责任。笔者将以内部自身因素为主线,外部家校社共育为辅线,从以下三方面谈培养学生学业韧性的方法。

借助正确归因教育

提高学生自身认知

造成学生韧性水平差异最关键的因素是能否正确归因。正确的归因有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认知,提高自信心,减少内疚、自责、焦虑等负面情绪。

教师和家长要做好孩子的榜样,互相分享有效的归因方法,引导孩子客观归因,共同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归因意识。在分析失败原因时,避免把挫败感过分归结于内在的、永久的、普遍的原因,不能全盘否认自己的努力。教师可以将正确归因法渗透在日常教学中,家长可以将正确归因法渗透在日常学习指导中,比如分析错题或者考试失败的原因时,引导孩子客观判断自己的问题,要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进行正确归因。

社会可以通过网络媒体、报纸刊物,引导学生客观归因。社会媒体在传播信息时,除了承担陈述客观事实的责任,也有分析造成相关结果原因的义务,在无形中为学生提供分析问题的逻辑范式与思维方式。抓住问题的根源才是永续发展的动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逐渐建立起正确的归因模式。

借助挫折教育

改善学生行为特征

高韧性水平的学生在面对挫折时能积极调整自己的状态,调动自身认知解决问题,持续维持良好的心态,享受学习带来的幸福感;低韧性水平的学生在遇到挫折时,会被问题中裹挟的负面影响笼罩,无法摆脱不良因素带来的不适,容易产生更多的心理压力,降低学习的兴趣、热情以及动机,不利于获得正向的学习结果。

教师可以尝试将挫折转化为有效失败,改变学生遇到挫折退缩的行为,以挫折为契机对学生进行教育。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主动创设疑难情景,让学生理解学习中遇见困难是常态,且要正视学习困难,意识到学习困难可作为进步的促生动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更多地使用有效失败等教学模式,磨砺学生的学业韧性,形成为追求更高目标不懈努力、克服重重困难的学习态度。比如,物理教学中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时,教师可以留给学生自主探究实验过程的空间,对于实验中遇到的困难鼓励学生独立解决。学生主动克服学习挫折,有利于培养自信心、提高思维能力、促进深度学习。学生只有不畏惧学习挫折,才能采取行动克服,从而提高学业韧性。

将问题分解成若干目标是降低困难程度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从分解目标角度为家长提供培养孩子学业韧性的方法。当孩子遇到学习挫折,比如题目不会解决时,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把最终解决问题的目标进行分解:第一步分析问题考查的知识,第二步理解相关知识点,第三步利用知识解决问题。同时家长辅以鼓励,引导孩子独立解决,帮助孩子逐渐形成“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拒绝以敷衍态度放弃对问题的探讨,以此提高学生学业韧性。

社会可以组织“直面挫折”宣传活动,借助名人精神鼓舞学生。比如通过宣传体育冠军如何战胜一次次困难的事迹,向学生分享大家解决挫折的办法,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学生直面学习困难的信心。

借助愉悦体验

诱发学生积极情绪

积极情绪是个体发展得到满足时体验到的愉悦感,积极情绪的提高可以直接提高学生的学业韧性水平。同时,它可以通过提升学生的积极认知、学习兴趣、合作学习能力等,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动力,间接提高学生的学业韧性水平。因此,通过积极情绪的提高培养学生学业韧性是一条有效途径。

教师的情绪状态会在无形中感染学生。教师应该言传身教,用最佳的情绪状态面对学生以调动学生的积极状态。教师可以扩展教学环节或者教学形式,比如采用辩论赛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输出观点来体验事物的两面双刃;在学习物理和化学实验时,加强实践,让静态的知识在动手操作中“活”起来,使学生体会到知识的魅力。这种学习方式既增强课堂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动机与投入度,还有效改善学生学习情绪,使学生以高度集中的积极状态沉浸在课堂学习中,促进学业韧性的增强。

欢乐轻松的家庭氛围有利于促使孩子情绪保持在较高且稳定的水平,教师可以通过向家长介绍“寓教于乐”的学习方式,改善家庭的学习气氛,提高孩子的积极情绪。“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一度成为网络热梗,家长在指导孩子学习的过程中要投入更多的耐心,讲究符合成长规律的方法,采取寓教于乐的方法,共同解决学习困难。比如,家长转变自己的身份和立场,拒绝用家长身份威慑孩子,将破解学习难题转变为合作完成冲关游戏,对于孩子提出的合理解决方案给予肯定及支持,让孩子在学习中具有较高的控制感,事后得到更具体、更充分的肯定与鼓励,体验成功带来的满足感,激发积极的学习情绪。

社会可以通过宣传教育、心理课堂和实践体验等活动,提高学生积极情绪。在活动中,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对比负面情绪和积极情绪对个体造成的影响,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控制情绪的重要性,以及情绪对学习结果的重要作用。社会也可以设置更多的公益心理咨询场所、情绪宣泄室,帮助学生正确疏导情绪。这有利于学生领悟到管理情绪的方法,进而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认知、管理和调节自身情绪的习惯。

高水平的学业韧性,不仅是学生学习生涯的明灯,也是学生破解生活困境的金钥匙。相信在家校社的共育滋养下,学生的学业韧性将得到有效提升,以更加坚韧的品质面对生活中的未知和挑战,成为乐享学习与生活的积极少年。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关键词:

相关阅读